曾卓文集
杜伊斯堡印象
我是在早晨八点半钟到达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城的。这里在冬季经常是灰镑镑的
天气。但这个早晨却有着淡淡的阳光。从香港起飞,在曼谷转机,前后经过了16
个小时的飞行。在300多旅客中,只有我是唯一的中国人。我有些劳累,也有着
一个人在旅途上的那种紧张和陌生感。所以,当我提着行李走出机场,看到来迎接
我的联邦德国友人克拉特先生时,我感到了轻松和欢欣。他也满面笑容。我们欢呼
着拥抱了。
他自己驾车接我到他家去。他住在杜伊斯堡市。那是武汉市的友好城市。
在高速公路上跑了不过20分钟,克拉特先生告诉我,已经进入杜伊斯堡了。
我一面和他简短地交谈,一面望向车外。马路并不十分宽阔,在两旁高大的行道树
后面,闪过了一座又一座两层楼、三层楼的小洋房,式样和色彩都是不相同的。大
街上奔驰着车辆,却几乎看不到行人。电车和公共汽车上,乘客也稀稀落落。我知
道杜伊斯堡是一个工业城市,但我看到的是一个宁静安详的城,甚至近乎田园风光。
当我到达克拉特先生的家时,就更加深了我的这一感觉。克拉特先生的家在六
湖公园旁边。他新建的宽大的玻璃温室里布满了鲜花和盆景。一张小圆桌的桌面当
中挖了一个洞,插着一把直径一米半长的中国式的黄纸伞。我们就坐在纸伞下的圆
桌旁进早餐。天已大亮了,还点着两支红烛。在烛光的摇曳中,我望向室外那一片
静谧的深蓝色的湖水,和在湖上安详地游着的几只白天鹅,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和旅
途的劳顿。
后来,我也参观了杜伊斯堡的工业区:一个又一个高矗入云的烟囱,一排又一
排巨大的厂房。这里是欧洲钢铁产量最大的地区。我也参观了码头,鲁尔河和莱茵
河在这里汇合,如同武汉的长江和汉水;一条又一条人工河道,一艘又一艘巨大的
船舶。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河港口——它们显示了这个城市雄伟的一面。
但我总还是不能摆脱我最初的印象:这是一座安详美丽的城。很少高层的建筑,
没有我惯见的城市的喧闹,大街上的行人远不及汽车多。式样和彩色各异的住房的
大玻璃窗的窗口,都布置着鲜花。后来,我发觉,我所到过的每一个人家中,都是
装饰着鲜花的。鲜花商店即使在较僻静的街道都可以看到。
当然,这里也有热闹的市中心区,那在火车站附近,集中着各种规模宏大的商
店。我是在圣诞前几天到达的,那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。人行道的两旁布满了临时
搭起来的小售货亭,出售各种各样的工艺品、玩具,色彩斑斓。还有各式各样的小
吃,飘荡着诱人的香味。拥挤的人流。一片嗡嗡声中夹杂着儿童的笑叫声。在人群
中,还有一个化好妆的圣诞老人。当他知道我是来自友好城市武汉时,高兴得叫了
一声,紧紧地抱住了我。
在克灵斯市长接见我时,在答谢致词中,我说:“我看见了在圣诞树的华灯照
耀下的杜伊斯堡,我看见了在圣诞树下欢笑的杜伊斯堡人民。”我说的是真实的感
受。而从克灵斯市长,从那个圣诞老人,也从新结识的朋友们(我曾到十几家做客,
其中有工程师、教员、大学校长,也有火车司机、女清洁工)对我的热情接待中,
我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人民、对友好城市武汉的人民,所表现出来的诚挚的情谊。
我离开杜伊斯堡的那一天,是一个难得的阳光灿烂的日子,我乘坐的汽车在高
速公路上急驰。我想,大概很难有机会再来了,但这个安详美丽的城市和主人们的
情谊,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……1989年2月16日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