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目录
回首页
在苦难中生长


作者:佚名

  安徽歙县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,不仅名胜古迹、 文化遗产极为丰富,而且山环水绕,风景秀丽。歙县城西有个黄潭源村, 离城7里。村后有一条丰乐河,发源于黄山,在村东南不远的地方,与北河、东河汇合而成练江,像一条白练向东南方向蜿蜒流去, 越过渔梁石坝,四轮湾险滩, 在浦口与屯溪方向流来的渐江合在一起,成为新安江。村前是亭亭玉立的玉屏峰, 村的四周是层层叠叠的群山,黄山就在北面的白云深处,遇到晴朗的天气, 也能看到它雄伟的奇峰。 黄潭源村处在徽州岩寺小盆地的中间,这片地方,不仅自然环境优美,山青水秀,而且文化发达, 是清朝"连科三殿撰(状元)""十里四翰林"的中心。
  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, 1 8 9 1 年1 0 月1 8 日就诞生在这个山清水秀的黄潭源村. 他家祖祖辈辈都是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, 很早就由浙江绍兴陶家堰迁入皖南徽州地区, 几经迁移, 最后才到黄潭源村定居下来. 黄潭源村历来是个佃户村, 大片土地都归外村地主、富农所有;本村佃户除租种外村地主、富农的田地外, 只能在低洼、贫瘠的田边地角开点零星荒地生活。
  陶家本来就贫寒,祖父又不幸早亡,祖母虽能勤俭持家, 仍难获得温饱。后来,又不幸遭火灾,陶家的三间草屋被烧成灰烬, 幸得邻居叶家腾出两间房子,借给他家暂时居住。为了谋生, 陶行知的父亲陶位朝十多岁时就去休宁万安亨达官酱园坊学生意。 由于他勤学苦练,很快就学会了记账和打算盘,深得店主欢心, 学徒满师后就升任外账房。对门曹家豆腐店的老板娘看中了陶位朝, 将三女曹翠仂许配给他,结婚后住在万安涨山铺,生了个女儿,取名宝珠。后来,酱园坊倒闭,陶父失业,又加上爱女宝珠生病,被巫师耽误死了,在万安难以生活下去,只好和曹翠仂一起回歙县黄潭源村务农。曹翠仂虽是文盲,却是一个手勤脚快的农村妇女,除操持家务、协助丈夫种田、帮人缝补、代人做布鞋外, 她还接过祖传的剃头刀,为孩子和丈夫理发。就这样终日操劳,处处节俭, 才能勉强维持全家最低生活。陶行知就出生在这贫穷家庭最困难时期,生长在清朝未年列强瓜分中国,农村经济衰败,农民生活非常艰苦的社会环境中。
  陶父回到黄潭源村,体弱多病,不敢多佃水田,加上旱地少,生活十分困难, 时常肩挑货郎担,四处贩卖酱油。 陶行知就出生在这贫穷家庭的最困难时期,生长在清朝末年世界列强瓜分中国、农村经济衰败农民生活非常的社会环境中。
  陶行知4岁的时候,妈妈又生了妹妹美珠,他就开始帮助妈妈做事。妈妈做鞋底, 他帮助理碎布破片,穿针引线;妈妈洗衣服,他跟到小溪边,帮助拿皂角、递棒槌。 快到晌午的时候,妈妈从灶膛里陶出一个烤熟了的山薯给他吃,他不肯一个人吃, 总是把一个小山薯分成两半,把一半给妈妈,妈妈不肯吃硬塞到妈妈的嘴里。到了5岁的时候, 陶行知更懂得体贴妈妈,帮助妈妈做更多的事了,如带妹妹啦、喂鸡啦、摘菜啦等,他都主动帮着做。 有一次妈妈在家做鞋,见陶行知哭丧着脸回家,忙问:"孩子,怎么呢?"
  "黄奶奶家的翠兰死了,她家无钱求医,在庙里求了个仙方,翠兰喝了香灰水就死了,好惨啊!"陶行知说着,不禁流下了同情的泪水。母亲见儿子如此伤心,就把他拉到身边坐下,轻抚着儿子的头说:"别伤心了, 人死不能复活。"妈妈的手在儿子的头上颤抖着,往事触动了她,眼泪也不由得流了下来。 "妈妈……"
  陶母泣不成声地说:"你姐姐宝珠也是这样死的,穷人的命好苦啊!"陶行知第一次听说自己有个叫宝珠的姐姐,他紧紧偎依在妈妈的怀里, 听妈妈叙说姐姐生病请不到医生、被巫婆装神弄鬼治死的情况。妈妈说着说着, 一串串伤心的泪水流到了儿子的脸上,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  陶行知就是从这样苦难的环境里,走向崇一学堂、走向金陵大学、 走向为国为民的伟大教育事业之中。
回目录
回首页